摘要: 太昊陵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拥有内城、外城、紫禁城、道义门、先天门、太极门、钟鼓楼、显仁殿、太始门等门殿庞大建筑群。[阅读全文]
摘要: 沁阳市水南关清真寺阿文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沁阳古碑揭开了这一地区回回民族的历史源头,这是一件极具历史价值的事情。[阅读全文]
摘要: 十二连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俗称十二连城 ,始建于公元583年。十二连城城址现残垣断壁。2006年5月,十二连城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汉献帝禅陵位于修武县七贤镇古汉村南。禅陵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北约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静凹区,曰百家岩,内有一高约10米的高台,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北500米处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汉村。[阅读全文]
摘要: 千佛阁,明代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阁内因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嘉应观,又称黄河龙王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处,是清朝雍正皇帝为治理黄河水患、御祭龙王、封赏治河功臣而建造的行宫、庙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阅读全文]
摘要: 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老城南街中部东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临沣寨原名水田村,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因红石而得名的临沣寨,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临沣寨又名红石寨、朱洼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阅读全文]
摘要: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许昌市西北约十五公里的灵井镇西侧,我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2007年和2014年两次发现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阅读全文]
摘要: 刘崇墓位于河南省淮阳,距今近2000年,面积500平米。它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宏大、形制最奇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石结构汉墓,宛如一座地下迷宫。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阅读全文]
摘要: 太清宫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潞简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北郊13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依山据岭,四周泉壑幽深,是中国目前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誉为“中原定陵”。[阅读全文]
摘要: 府城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南郊,是一处集二里头文化、商代二里岗期、白家庄期及西周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的早商文化遗存为遗址的重要内容,主要分布于遗址的中部。2001年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浮丘山,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明清多次维修扩建,始具规模,是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道教建筑群,结构精美,具有很高的建筑研究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比干庙隶属于卫辉市,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下属的县级市卫辉市。比干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寻根圣地。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坟丘式墓葬。[阅读全文]
摘要: 段寨遗址,位于河南省郸城县巴集乡段寨村西北角,南北长391米,东西长283米,面积110653平方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风穴寺及塔林,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东北9公里风穴山。该寺创建于北魏,称香积寺,唐代扩建并改名为白云寺,俗称风占寺。明清曾作修缮和增建。寺院建筑依山势布局,具有园林特色。[阅读全文]
摘要: 禹州怀帮会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区禹州古城西北隅,坐北向南。是由怀庆府所属各县在禹州进行中药贸易的巨商富贾集资兴建的,以此作为其联谊场所,保护其资产免遭倾乱。为各地商帮在禹州所建会馆之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