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百科  > 所属分类  >  文学作品   

《人心与人生》

《人心与人生》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5月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梁漱溟。该书揭示了人心实际是资借于社会交往而发展起来,人的社会亦即建筑于人心之上,并且随着社会形态构造的历史发展而人心也自会有它的发展。

目录

基本内容编辑本段

《人心与人生》《人心与人生》

从人生(人类生活)来讲人生,又从人心谈论人生,是帮助人类认识自己的好教材。此书揭示了人心实际是资借于社会交往而发展起来,同时,人的社会亦即建筑于人心之上,并且随着社会形态构造的历史发展而人心也自会有它的发展史。作者援引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论述,就人与自然相互间的影响关系引申论述整个人类从故至今的演化史。继而,作者就宗教与人生、《道德》——人生的实践的命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推荐编辑本段

当人在思想时,人的头脑中发生了什么?人的心态结构与感受结构是怎样的?

《人心与人生》把人的生存状况及其内在心理构成作为分析的切入点,从求真性心灵哲学和价值性心灵哲学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外哲学史上在“体”和“用”上研究人类心灵问题的积极成果,并从心灵哲学的角度对人生哲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幸福、人生价值、境界、理想人格等做出了新的回答,力图重构人们的价值观、幸福观与解脱论,颇具开创价值。本书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后记编辑本段

本书首次问世是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时在1984年。如今2004年,在20年后又被收入“世纪文库”,再度与读者相见。

应加说明的是此次出版与前一版本有以下不同:

一、增补了作者所写的“自序”两篇;一篇作于1926年,一篇作于1957年,均写成远在本书完成之前。首次出版时同被遗漏。

二、根据作者手稿对全书文字重新作了校勘。

编者

2004年6月10日

此次出版据2005年“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版校改。

编者

2011年3月15日

媒体推荐编辑本段

《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得死;现在则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乃不会有的事!(1943)

这本书不写出来,我的心不死!(1955)

我今身体表面如常,而实际衰乏无力,所幸《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均经写成,夙愿已了,亦可以去矣。(1977)

我写的书,特别是最大的一本书、最重要的一本书叫做《人心与人生》。(1980)

目录编辑本段

自序一.1

自序二.5

日文译本序言.15

第一章 绪论(上).17

第二章 绪论(下).22

第三章 略说人心.27

第四章 主动性.31

第五章 灵活性.37

第六章 计划性.45

第一节 人心之基本特征(上).45

第二节 人心之基本特征(下).48

第三节 理智与本能(上).52

第四节 理智与本能(下).57

第五节 人类生命之特殊.61

第六节 略说自觉及意识(上).65

第七节 略说自觉及意识(下).69

第八节 知识与计划.72

第七章 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78

第一节 意识与本能比较孰居重要.78

第二节 理性与理智之关系.87

第八章 自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6

第九章 人资于其社会生活而得发展成人如今日者.104

第十章 身心之间的关系(上).108

第十一章 身心之间的关系(中).116

第十二章 身心之间的关系(下).123

第十三章 东西学术分途.138

第十四章 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上).146

第十五章 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下).156

第十六章 宗教与人生.173

第一节 世界文明三大系.174

第二节 有关宗教问题的疏释.178

第三节 世间、出世间.189

第十七章 道德——人生的实践(上).202

第十八章 道德——人生的实践(下).209

第十九章 略谈文学艺术之属.216

第二十章 未来社会人生的艺术化.222

第一节 宗教失势问题.223

第二节 以美育代宗教.225

第二十一章 谈人类心理发展史.235

书成自记.241

编后记.245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序言编辑本段

自序一

在民国十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中,我曾自白,我起初实在没有想谈学问,没有想著书立说;而且到现在还是不想。并且也不能,谈学问和著书立说。我只是爱有我自己的思想,爱有我自己的见解——为我自己生活作主的思想和见解。这样子,自然免不了要讨论到许多问题,牵涉到许多学问。而其结果,倘若自己似乎有见到的地方,总愿意说给大家。如此,便是不谈学问而卒不免于谈学问,不著书而卒不免于著书之由。现在要为这本《人心与人生》作序,依旧是这个意思。

这个意思要细说起来,是须得把我三十年来的历史叙出,才可以明白当真是如此。所以我曾经说过要作一篇《三十自述》,却是四五年来始终不曾做出,并且不知几时才得做他。目前只能单就这本书去说:为什么有《人心与人生》这本东西出来?——我为什么要谈心理学?

我们应当知道,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都是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一种看法,而建树起来。儒家是一个大的伦理学派;孔子所说的许多话都是些早在1926年,作者立意将撰写《人心与人生》一书后,即先写成此书序言,并作为附录刊载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序言之后。——编者注伦理学上的话;这是很明显的。那么,孔子必有他的人类心理观,而所有他说的许多话都是或隐或显地指着那个而说,或远或近地根据着那个而说;这是一定的。如果我们不能寻得出孔子的这套心理学来,则我们去讲孔子即是讲空话。盖古人往矣!无从起死者而与之语。我们所及见者,惟流传到今的简册上一些字句而已。这些字句,在当时原一一有其所指;但到我们手里,不过是些符号。此时苟不能返求其所指,而模模糊糊去说去讲,则只是掉弄名词,演绎符号而已;理趣大端,终不可见。如何不是讲空话?前人盖鲜不蹈此失矣!然欲返求其所指,恐怕没有一句不说到心理。以当时所说,原无外乎说人的行为——包含语默思感——如何如何;这个便是所谓心理。心理是事实,而伦理是价值判断;自然返求的第一步在其所说事实,第二步乃在其所下判断。所以倘你不能寻出孔子的心理学来,即不必讲什么孔子的伦理学。进而言之,要问孔子主张的道理站得住站不住,就须先看他心理学的见解站得住站不住。所以倘你不能先拿孔子的心理学来和现在的心理学相较量、相勘对,亦即不必说到发挥孔子道理。但这两方的心理学见解明明是不相容的;稍有头脑的人都可以觉得。现在流行的几个心理学派,在他们彼此间虽然分歧抵牾,各不相下,却没有一个不是和孔子的心理学见解相反对者。——假如今日心理学界有共同趋势,或其时代风气可言,那么就是和孔子的心理学见解适不相容的一种趋势、风气。所以倘你不能推翻今日的心理学,而建树孔子的心理学,亦即不必来相较量、勘对!

明白这一层,则知我虽然初不曾有意要讲心理学,而到现在没有法子避心理学而不谈。虽然西文程度太差,科学知识太差,因而于现代学术几无所知,原无在现代学术界来说话的能力;而心难自昧,理不容屈,逼处此际,固不甘从默谢短也。《人心与人生》之所为作,凡以此而已!

更有一层是这本书所以要作的原故,即对自己以前讲错的话,赶须加以纠正修改。从前那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原是讨论人生问题,而归结到孔子之人生态度的。自然关于孔子思想的解说为其间一大重要部分,而自今看去,其间错误乃最多。根本错误约有两点。其一,便是没把孔子的心理学认清,而滥以时下盛谈本能一派的心理学为依据,去解释孔学上的观念和道理;因此就通盘皆错。其二,便是讲孔学的方法不善,未曾根本改掉前人以射覆态度来讲古书的毛病。除于十一年原书付三版时,有一短序对第二点稍致声明外,忽忽五年,迄未得举悔悟后的见解,改正后的讲法,整盘地或系统地用文字发表过。直到今日才得勉成此书以自赎;——然亦只就第一点有所改正,其关于第二点则将另成《孔学绎旨》一书。故尔,此书之作,不独取祛俗蔽,抑以自救前失,皆不容己也。

此书初稿本是《孔学绎旨》的一部分。——原初只是《孔学绎旨》一部书而已。《孔学绎旨》在民国十二年秋讫十三年夏的一学年(一九 二三—一九二四),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讲过一遍。凡此大意,尔时约略已具。但当时只系临讲口授,虽粗备条目,未曾属文。是秋赴曹州办学,遂从搁置。(外间有以笔记流传者,概未得我许可,抑且未经我寓目,全不足据。)及今动笔,睹时人言心理者率从俗学,一世耳目皆为所蔽,念非片言可解;而旧讲于此,亦复发挥未尽。因划取其间涉论心理之部分,扩充附益,自成一书,别取今名。所余部分还如旧制,亦将继此写定出版。是虽裂为二制,而譬则本末一气,前后所言相为发明;读者双取,可资互证。

一九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漱溟记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云边有个小卖部》    下一篇 《天坑寻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